董仲舒系統(tǒng)地提出了“天人感應”、“大一統(tǒng)”學說和“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并進”、“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主張被漢武帝所采納,使儒學成為中國社會正統(tǒng)思想,影響長達二千多年。其學以儒家宗法思想為中心,雜以陰陽五行說,把神權、君權、父權、夫權貫穿在一起,形成帝制神學體系。
董仲舒的思想主張1、針對中央集權的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統(tǒng)”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主張。
2、針對加強君權的需要,提出“君權神授”。在漢代以前,所有的君王都從祖先那里繼承君位,而漢高祖劉邦出身布衣,君臨天下后就版需要新的理論支撐,不受命于祖,董仲舒提出君王受命于天。據(jù)此,他又提出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應”的學說。
3、針對土地兼并問題,他發(fā)揮儒家仁政思想,主張限田、薄斂、省役。
4、針對為人處世標準,提出“三綱五常”,提倡孝道。三綱即“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權綱”。五常即仁、義、禮、智、信五種道德標準。這有利于鞏固君權,保護統(tǒng)治秩序。
董仲舒思想的影響1、加強皇權和中央集權,有利于保護社會政治穩(wěn)固和國家統(tǒng)一,為封建專制統(tǒng)治提供了理論依據(jù),為政治上統(tǒng)一思想奠定了基礎。
2、避免了暴政,有利于鞏固統(tǒng)治。
3、確立了儒學獨尊的地位。
4、促進了民族歷史文化的進步。
5、消極影響,一定程度是遏制了思想的自由。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