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的知識點比較多,也比較零碎。馬原作為其中之一,一直是考生們認為比較難以攻克的一部分。下面小編整理的“2019考研馬原沖刺復習知識點解析:馬克思主義運動觀(3)”相關內(nèi)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運動觀是唯物論中很簡單的一個知識點,一般在我們的考研政治中屬于送分式的題目。關于運動觀,我們主要從四個角度去理解。
首先,運動是什么?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運動是我們的體育鍛煉,但是在哲學中,運動指的是宇宙萬物一切事物的變化及其過程,也就是變化,在形容個別事物的運動時,我們用變化,在形容整個世界的變化時,我們一般用運動。
其次,物質(zhì)和運動的關系。從運動的角度來講,運動是物質(zhì)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屬性,物質(zhì)是運動著的物質(zhì),脫離運動的物質(zhì)是不存在的,設想不運動的物質(zhì),將導致形而上學,就是把整個世界看做事靜止的,不運動的從物質(zhì)的角度來講,物質(zhì)是一切運動變化和發(fā)展過程的實在基礎和承擔者,世界上沒有離開物質(zhì)的運動,任何形式的運動都有它的物質(zhì)載體,設想無物質(zhì)的運動,將導致唯心主義,我們最熟悉的就是惠能的論點,《壇經(jīng)》中記載:“時有風吹幡動,一僧曰風動,一僧曰幡動,議論不已?;菽苓M曰: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被菽艿挠^點就是典型的唯心主義,認為精神才是運動的主體。
再次,相對靜止。運動是絕對的運動,但靜止是相對的靜止。是物質(zhì)運動在一定條件下的穩(wěn)定狀態(tài),包括空間位置和根本性質(zhì)暫時未變這樣兩種運動的特殊狀態(tài)??臻g位置的暫時未變,可以聯(lián)系到我們初中物理中學習過的參照系,在不同的參照系下,我們可以使運動,也可能是相對靜止根本性質(zhì)的暫時未變,指的是一事物質(zhì)變過程中的量變,在量變過程中,沒有明顯的變化,我們可以稱之為相對靜止。
最后,我們一起探討一下靜止和運動的關系。一是靜止和運動的相互區(qū)別,他們的特性不同,運動是絕對的、無條件的,靜止是相對的,有條件的二是他們的相互聯(lián)系,運動和靜止是相互依賴、相互滲透、相互包含的,動中有靜靜中有動,正如我們所講的“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風定花猶落,鳥鳴山更幽”就是動中有靜靜中有動的好說明。
那么還有一個難點,就是把相對靜止和絕對運動割裂開來會產(chǎn)生什么觀點呢?把相對靜止和絕對運動割裂開來,一是會形成形而上學不辯論,只看到靜止不看運動,比如說古希臘哲學家芝諾所謂的“飛矢不動”,古希臘哲學家芝諾有一個所謂的“飛矢不動”理論。他認為“飛行的箭是靜止不動的”。其道理是:箭在飛行的某一時刻,定是處在某一位置上,它不能同時占有兩個位置因此,箭在這一個時刻應當是靜止的??墒?,箭在這一個時刻靜止在這個位置上,另一個時刻靜止在別的位置上,于是整個過程皆由這樣一系列的靜止來構(gòu)成,而靜止的總和不能構(gòu)成運動的、靜止的總和當然還是靜止。所以說飛行的箭是不動的。芝諾的錯誤在于割裂了運動與靜止的辯證關系二是是會形成相對主義詭辯論,比如“人一次也不能踏進同一條河流”。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