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詩極受后人稱賞。姚鼐稱此詩"豪而有韻,此移太白歌行于七律內(nèi)者";方東樹評析說:"起四句且敘且寫,一往浩然,五、六句對意流行。小編給同學(xué)們整理了登快閣知識點,同學(xué)們趕快一起來閱讀吧!
【原文欣賞】《登快閣》
癡兒了卻公家事,快閣東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遠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為佳人絕,青眼聊因美酒橫。
萬里歸船弄長笛,此心吾與白鷗盟。
翻譯:
我并非大器,只會敷衍官事,忙碌了一天了,趁著傍晚雨后初晴,登上快閣來放松一下心情。
舉目遠望,時至初冬,萬木蕭條,天地更顯得闊大。而在朗朗明月下澄江如練分明地向遠處流去。
友人遠離,早已沒有弄弦吹簫的興致了,只有見到美酒,眼中才流露出喜色。
想想人生羈絆、為官蹭蹬,還真不如找只船坐上去吹著笛子,漂流到家鄉(xiāng)去,在那里與白鷗做伴逍遙自在豈不是更好的歸宿。
簡介:
此詩極受后人稱賞。姚鼐稱此詩"豪而有韻,此移太白歌行于七律內(nèi)者";方東樹評析說:"起四句且敘且寫,一往浩然,五、六句對意流行。收尤豪放。此所謂寓單行之氣于排偶之中者。"這些評析都是十分切中肯綮的。翁方綱評黃山谷詩云:"坡公之外又出此一種絕高之風(fēng)骨,絕大之境界,造化元氣發(fā)泄透矣。"細吟此詩,當知無愧。
背景:
此詩作于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時黃庭堅在吉州泰和縣(今屬江西)任知縣,公事之余,詩人常到“澄江之上,以江山廣遠,景物清華得名”(《清一統(tǒng)治·吉安府》)的快閣覽勝。此時作者三十八歲,在太和令任上已有三個年頭。
字詞:
快閣:在吉州泰和縣(今屬江西)東澄江(贛江)之上,以江山廣遠、景物清華著稱。此詩作于元豐五年(1082)作者任泰和令時。
癡兒了卻公家事:意思是說,自己并非大器,只會敷衍官事。癡兒,作者自指。《晉書·傅咸傳》載楊濟與傅咸書云:“天下大器,非可稍了,而相觀每事欲了。生子癡,了官事,官事未易了也,了事正作癡,復(fù)為快耳。”這是當時的清談家崇尚清談,反對務(wù)實的觀點,認為一心想把官事辦好的人是“癡”,黃庭堅這里反用其意,以“癡兒”自許。了卻,完成。
東西:東邊和西邊 。指在閣中四處周覽。
倚:倚靠
落木:落葉
澄江:指贛江。澄,澄澈,清澈。
“朱弦”句:《呂氏春秋·本味》:“鐘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fù)鼓琴,以為世無足復(fù)為鼓琴者?!敝煜遥哼@里指琴。佳人:美人,引申為知己、知音。
1、詩的頷聯(lián)描繪出一幅什么樣的畫面?請簡要分析。
答案:頷聯(lián)描繪了一幅意境開闊、空曠遼遠,景象蒼茫、明凈的暮秋景色圖。深秋時節(jié),遠遠近近無數(shù)的山脈,落葉飄零,萬木蕭疏,天空顯得特別高遠廣闊;朗朗明月籠罩著清澈的江水,江水映著月光,如同一道白練,皎潔明凈。
2、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多方面的感情,請結(jié)合全詩簡要分析。
答案:這首詩表達的感情包括:①對公事(官場生活)的厭倦;②對大自然美好景色的熱愛;③因世無知己(缺少知音)、懷才不遇而借酒澆愁的苦悶和感慨;④還有辭官還鄉(xiāng)、回歸自然過那種自由自在生活的愿望的流露。(答出其中任意三點即可)
3、“落木千山天遠大,澄江一道月分明”一聯(lián)歷來為人所稱道,你能說出其中的原因嗎?
答案:對仗工整,用大景與小景相互映襯,創(chuàng)造出空曠遼遠、澄澈空明的意境。
4、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案:對仕宦生活的厭倦,知音難覓的孤獨,以及歸隱故土的渴望。
好了,登快閣知識點就給同學(xué)們分享到這里了!
【滬教版高一年級語文下學(xué)期五單元登快閣知識點】相關(guān)文章:
★ 高中語文基礎(chǔ)知識
★ 高中語文知識要點第一冊
★ 高中語文學(xué)習(xí)記憶
★高考語文中判斷病句辨析的十個切入點
★ 高考語文閱讀基礎(chǔ)知識點總結(jié)
★ 高中語文閱讀理例題和知識點
★ 高三語文復(fù)習(xí)要注重基礎(chǔ)知識
★ 高中語文文學(xué)常識整理
★ 高中語文如何快速提高閱讀水平
★ 高中語文基礎(chǔ)知識總結(jié)
大學(xué)院校在線查
高考熱門一鍵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