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運動是以青年學生為主的愛國運動,是中國人民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五四運動時期涌現(xiàn)出來的文學也大都包含了一種青春的心態(tài),下面是小編帶來的青春心態(tài):“五四”文學審美心理素描閱讀練習及答案最新,供大家閱讀參考。
①這個概括來源于徐志摩,《默境》中他寫道:但見玫瑰叢中,青春的舞蹈與歡容,只聞歌頌青春的諧樂與歡蹤。輕捷的步履,你永向前領;歡樂的光明,你永向前引,我是個崇拜青春、歡樂與光明的靈魂。
②這里青春、歡樂、光明是三位一體的,“五四”作家的宗教就是青春與歡樂、光明三位一體的“青春教”。“五四”作家不是將歡樂當成是一種消費和閑暇來對待的,“五四”作家不是簡單地將光明當作外在于個人的目標來認識的,他們是將歡樂、光明融合在個體的人的生命形態(tài)——“青春”之中,“五四”作家的青春教又是光明教和歡樂教。正因如此,“五四”文學開辟出一條以歡樂、光明、青春心態(tài)為宗旨的審美戰(zhàn)線以反對封建文學的自虐、黑暗、老年心態(tài)。
③“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們是以青年為突破口來建設“五四”青春型文化的。1915年陳獨秀創(chuàng)辦《新青年》雜志(第一卷名《青年雜志》,第二卷起改名《新青年》),在其發(fā)刊詞《敬告青年》中竭力贊美青年。《新青年》雜志將“改造青年之思想,輔導青年之修養(yǎng)”作為自己的天職;1916年李大釗在《新青年》2卷1號上發(fā)表《青春》一文,認為中國以前之歷史為白首之歷史,而中國以后之歷史應成為“青春之歷史,活青年之歷史”?!拔逅摹毙挛幕\動從本質上講就是一場青年文化運動,它標志著中國傳統(tǒng)的長老型文化的終結和中國現(xiàn)代青春型文化的誕生。由此“五四”文學運動在這一背景中是與整個“五四”文化運動的青春型轉向相應和的。
④“五四”新文學作家主體是青年,從新文學的創(chuàng)作主體這一角度來說,將“五四”文學說成是青年的文學是完全不過分的。以1918年時“五四”作家的年齡為例,陳獨秀、魯迅兩人算是比較大一些,其余李大釗29歲,周作人33歲,錢玄同31歲,劉半農28歲,沈伊默35歲,胡適27歲,都是很年輕的,至于郭沫若、郁達夫、張資平、陶晶孫、馮沅君、廬隱、石評梅、冰心、丁玲等沖上“五四”文壇時許多人只20出頭。他們的出現(xiàn)給現(xiàn)代文壇帶來一股青春風,一掃中國文壇的暮年氣。以哪些作家為主體往往會決定一種文學的性質,中國古代文學以士大夫為主體,他們寫作常常是從載道或消閑的角度出發(fā)?!拔逅摹蔽膶W則是情感的自燃,青春的激情和幻想,青春的騷動和焦慮,青春的憂郁和苦悶,青春的直露和率真……“五四”文學是青春性的文學,“五四”文學的審美是一種青春心態(tài)的審美。
⑤“五四”文學的青春型審美心理特征不是空穴來風。梁啟超的“新文體”可算是它的精神先兆,梁氏文章“雷鳴怒吼、恣肆淋漓、叱咤風云、震駭心魄”,一掃四平八穩(wěn),老態(tài)龍鐘之氣。1900年他的《少年中國說》表達了希望變老大中國為少年中國的憧憬,前文提到的李大釗《青春》一文與之有著氣脈上的承續(xù)關系。郭沫若也說,“五四”以后的中國在我的心目中就像一位蔥俊的有進取氣象的姑娘,是“年輕的祖國”,“五四”作家的青春氣息是如此地富有感染力量,主體的氣息投擲于對象的身上,使得對象也變成青春勃發(fā)的了。祖國在更生,是年輕的祖國;時代在變化,是年輕的時代。這種整體的青春氣息在“五四”時代的文學雜志的名稱上也可以明確地看出,《新青年》《新潮流》《少年中國》《猛進》《創(chuàng)造》《狂飆》等等都是一種青春風格的命名。“五四”文學審美心理上的青春氣息幾乎是不證自明的。
(節(jié)選自《正午的詩學》,有刪改)
3. 標題中的“青春心態(tài)”具體是指 。(2分)
4. 概括第③段的論證思路。(3分)
5. 作者認為“‘五四’文學的審美是一種青春心態(tài)的審美”,下列表述不屬于這一觀點的依據(jù)的一項是( )。(2分)
A.“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們是以青年為突破口來建設“五四”青春型文化的,“五四”新文學運動是與整個“五四”文化運動的青春型轉向相應和的。
B.“五四”新文學作家的主體是青年,他們的出現(xiàn)給現(xiàn)代文壇帶來了一股青春風。
C.“五四”時期的中國受時代青年們青春氣息的影響,有進取氣象,變得青春勃發(fā)。
D.“五四”時代的文學雜志的名稱如《新青年》《新潮流》《少年中國》等等都帶有一種青春氣息。
6.能夠依據(jù)文意做出的一項推斷是( )。(3分)
A.作者開篇引述徐志摩的詩句,主要目的是為了引出青春、歡樂與光明這個話題,為論述“五四”文學的審美是一種青春心態(tài)的審美這一主旨服務。
B.一個時代的作家主體特性往往決定一個時代的文學性質,中國封建時代的作家群以士大夫為主體,體現(xiàn)出一種老年心態(tài),因此李大釗認為中國以前之歷史為白首之歷史。
C.“五四”新文學運動與“五四”新文化運動是平等并列的兩個不同的概念,在從封建文化向新文化轉變的背景中,前者與后者是相應和的。
D.“五四”新文學的創(chuàng)作主體是青年,“五四”文學是青年的文學,那么“五四”新文學的讀者群自然是青年,他們的青春氣息使祖國成為年輕的祖國。
7. 閱讀郭沫若《立在地球邊上放號》一詩,結合具體詩句談談它從哪些方面體現(xiàn)了本文的觀點。(4分)
立在地球邊上放號
郭沫若
無數(shù)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
啊啊!好幅壯麗的北冰洋的情景喲!
無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來要把地球推倒。
啊啊!我眼前來了的滾滾的洪濤喲!
啊啊!不斷的毀壞,不斷的創(chuàng)造,不斷的努力喲!
啊啊!力喲!力喲!
力的繪畫,力的舞蹈,力的音樂,力的詩歌,力的Rhythm(節(jié)奏)喲!
答案:
(一) (14分)
3. (2分)青春、歡樂、光明三者融合(三位一體)的精神狀態(tài)(審美追求)。
評分說明:3點,答錯1點扣1分,表述不準確扣1分,扣完2分為止。
4.(3分)答案示例:本段先提出論點:“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們是以青年為突破口來建設“五四”青春型文化的;接著以陳獨秀創(chuàng)辦《新青年》、李大釗發(fā)表《青春》為例,強調“五四”新文化運動從本質上講就是一場青年文化運動,標志著中國現(xiàn)代青春型文化的誕生;最后得出結論:“五四”文學運動與“五四”文化運動的青春型轉向相應和的,發(fā)現(xiàn)現(xiàn)象本質。層次清晰,邏輯縝密。
評分說明:共三個層次,1層為1點,答對1點給1分。
5.(2分)C
6.(3分)A
7.(4分)答案示例:①該詩運用一些意象“北冰洋、太平洋、地球”,無疑都是傳統(tǒng)詩歌中沒有的意象,是一種大膽創(chuàng)新,突破了傳統(tǒng)中國詩歌的范疇,達到了整個地球、整個宇宙的寬度,對懷有理想憧憬未來的青年人特別有影響力。②傳統(tǒng)文學中閑適安靜的白云在郭沫若的新詩里變成“無數(shù)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形成一種強烈的力量感,力量雄強到要“把地球推倒”,意味著去摧毀舊有的、固有的一切。而且“不斷的毀壞,不斷的創(chuàng)造,不斷的努力”,不但大力贊頌這種破壞-建設的雄奇力量,而且渴望著破壞了舊的并同時建立起新的世界。③這首詩用大量呼告“啊??!好幅壯麗的北冰洋的情景喲!”“啊?。∥已矍皝砹说臐L滾的洪濤喲!”等形成視覺、聽覺上的震撼。把傳統(tǒng)詩歌的那種含蓄甚至壓抑的情感解放出來,強調激情勃發(fā),強調形式自由,突出積極進取。
評分說明:寫出2點即可,1點2分,共4分。每點要有觀點和依據(jù),需結合具體詩句。觀點言之成理即可。
以上就是小編收集的青春心態(tài):“五四”文學審美心理素描閱讀練習及答案最新內容了,想要了解更多閱讀知識,請持續(xù)關注本網(wǎng)站。
【青春心態(tài):“五四”文學審美心理素描閱讀練習及答案最新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