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鵑花得紅字①
真山民②
愁鎖巴云往事空,只將遺恨寄芳叢。
歸心千古終難白,啼血萬山都是紅。
枝帶翠煙深夜月,魂飛錦水舊東風。
至今染出懷鄉(xiāng)恨,長掛行人望眼中。
[注]①“得紅字”,指詩人和朋友分韻賦詩,分到的是“紅”字,亦即需押此韻。②真山民,宋朝遺民,真名不詳。宋亡后隱姓埋名,好題詠,自稱山民。
1.下列對本詩的理解,不正確的兩項是(5分)( )( )
A.首聯(lián)描寫了愁云密鎖、凄涼黯然的環(huán)境,為全詩定調。往事成空,無法挽回,詩人無奈之余,只好對亡國之恨釋懷。
B.頷聯(lián)借景抒情,杜鵑鳥聲聲悲啼,啼血染紅了萬山開放的杜鵑花,表明詩人眷戀故國的心不改,千古難明,怨深恨長。
C.頸聯(lián)描寫夜中之花極為傳神,因是寫夜,詩便不再寫花而寫枝葉,既避免了重復,又與夜的朦朧融成一氣,升騰起一片悲涼之氣。
D.尾聯(lián)直抒胸臆,滿山的杜鵑花,是杜鵑精魄的化身,充滿思鄉(xiāng)怨恨,行人見了凄然淚下,將行人的恨與杜鵑的恨統(tǒng)一在一起。
2.這首詠物詩中,作者是用什么手法來表現(xiàn)杜鵑花的?請作簡要分析。(6分)
參考答案
1. A、B(A項中“只好對亡國之恨釋懷”錯;B項中“借景抒情”錯。)
2.虛實結合。(2分)首聯(lián)從虛處著筆,哀怨動人的傳說給杜鵑抹上了一層神秘色彩,第二聯(lián)由虛到實,杜鵑啼血染紅千山萬里,開出滿山的紅杜鵑,景象悲壯,遺恨尤為沉重。第三聯(lián)前句寫實,月下杜鵑花翠霧籠罩枝條;后句虛寫,杜鵑精魂早已乘昔日和暖的東風飛回朝思暮想的錦水之濱,意象凄美動人。(4分)(如答擬人、用典、烘托,酌情給分)
簡析
這首詠物詩是詠杜鵑花的,詩層層相扣,漸次推進,先從杜鵑上著眼,然后過渡到杜鵑花,最終言志,表達故國之思。
【《杜鵑花得紅字》閱讀附答案】相關文章:
★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閱讀附答案
★ 與夏十二登岳陽樓詩歌閱讀附答案
★ 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閱讀鑒賞
★ 行路難閱讀附答案
★ 王維《西施詠》閱讀鑒賞
★ 王維《使至塞上》閱讀鑒賞
★ 野步閱讀附答案
★ 漁家傲·秋思閱讀附答案
★ 《再別康橋》閱讀鑒賞練習及答案
★ “訴衷情” 閱讀附答案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