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在中國漫長的男權社會里,武則天是唯一一個敢稱皇帝并以皇帝之名統(tǒng)治中國長達16年的女皇帝,這是空前絕后、令整個世界都要震撼的!在通往女皇的道路上,武則天使用了大量非正常手段,其狠毒殘忍要超過呂后和慈禧太后,而她治國的能力又與蕭太后不相上下,她的權力欲則達到了不可逾越的巔峰。然而,令我們無法想到的是,武則天的遺囑中充滿了善意和謙虛,她在遺制中宣布:祔廟、歸陵,令去帝號,稱則天大圣皇后;其王、蕭二族及褚遂良、韓瑗等子孫親屬當時緣累者,咸令復業(yè)。她不再當皇帝了,自甘為李家的媳婦。她寬恕甚至討好政敵王皇后、蕭淑妃、褚遂良、韓瑗的子孫親屬,讓他們?nèi)繌蜆I(yè)。她不再有任何鋒芒,她與整個世界和解了!
這個與她生平作風截然不同的遺囑,基本上否定了她一生最大的事業(yè),讓我們很是驚訝。是什么促使她立下這樣的遺囑呢?對這一遺囑的解讀,我們依然不能局限于就事論事地做粗淺的判斷,而是要聯(lián)系與遺囑相關的一切重要事件,乃至要從武則天的生命軌跡與心理軌跡處尋找答案。武則天,原籍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東),唐朝開國功勛武士彟的次女,生母楊氏是武士彟的續(xù)妻,隋朝宰相楊達之女。武士彟夫婦均信仰佛教,武則天年幼時即與佛教結緣,披緇衣,并取名為“約”,字“明空”。后來,武則天以“曌”自名,即由“明空”轉化而來,含有“日月當空”以及“悟空明性”之意。武則天的童年是在幸福時光中度過的,她聰明伶俐,隨父親到處游歷,頗增見聞。十一歲時,武則天的父親去世,她與母親開始飽受異母家兄武元慶、武元爽,以及堂兄弟武惟良、武懷運等人的冷眼,這種命運的轉折,使武則天過早地體會到世態(tài)炎涼,使其敏感的內(nèi)心蒙上濃厚的陰影。幾乎所有的心理學家都承認,童年及少年時代的遭遇,會對一個人的一生產(chǎn)生最重要的影響。武則天即為如此。她一方面熏陶著佛教的慈悲與神秘,另一方面感受著世事的無常與冷酷;一方面因冰雪聰明受著許多人的稱贊而洋洋得意,另一方面又強烈地意識到家族內(nèi)部的薄情而備感壓抑;巨大而激烈的矛盾過早地壓到武則天身上,使她在無意識中養(yǎng)成了多重人格:她獨立,并有一股非常激烈偏激的煞氣,而這種煞氣又被早熟的她掩藏起來,轉化為女兒身上少有的男子剛強氣質。
貞觀十一年(637年),唐太宗李世民聽說武士彟之女美麗聰明,召入宮中,立為才人,賜號“武媚娘”。此時的武則天只有14歲。母親楊氏不忍女兒離開,傷心地慟哭起來,武則天神態(tài)自如,勸母親說:“見天子庸知非福,何兒女悲乎?”(《新唐書·武后傳》)可見,武則天已有雄心,她已急迫地想要離開像籠子一樣的家族。入宮后,武則天以獨特的氣質脫穎而出,給唐太宗留下深刻印象?;蕦m中有一匹烈馬,無人能夠駕馭。武則天主動請纓,對唐太宗說:“妾能制之,然須三物,一鐵鞭,二鐵撾,三匕首。鐵鞭擊之不服,則以撾撾其首,又不服,則以匕首斷其喉?!逼鋭傂詺赓|令久經(jīng)沙場的唐太宗刮目相看。貞觀二十年(646年),唐太宗病重,太子李治每日入侍,武則天開始與太子接觸,結下了熾熱的戀情。在此期間,武則天曾被一種玄秘的說法困擾,差點遭滅門之禍。
古代宮廷里存在許多真真假假的神秘文化。有種說法,從天空的星辰變化可以看出人間的大事。古人對此深信不疑,而且專門設置觀察天象的史官。唐太宗晚年,唐都長安經(jīng)常在白天看見太白星,太史占卜后得出結論,說:“女主昌?!泵耖g也暗中傳播著一本《秘記》,里面記載:“唐三世之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碧铺诼犃耍浅T鲪?。
一天,唐太宗與武臣們一起在宮中行宴,宴會非常熱鬧,君臣間也比較隨便,說說笑笑,并以酒令娛樂。酒令的內(nèi)容圍繞著每個人的小名展開。輪到左武衛(wèi)將軍武連縣公武安李君羨行酒令的時候,他自稱小名為“五娘”。唐太宗聽后很驚訝,但不動聲色,笑著說:“何物女子,乃爾勇健!”大家也跟著大笑,看李君羨五大三粗的武夫模樣,怎么有一個女子的小名。其實,在融洽的氛圍內(nèi),唐太宗已動了殺機。按照男性在整個社會所占據(jù)的絕對優(yōu)勢,他不認為會有一個女子可以奪走他的李氏江山。那么,為什么會有“女主”的傳言?這是他非常忌諱卻又百思不得其解的。如今,從李君羨的言談中,他聯(lián)想到占卜的結果及《秘記》中的傳言,認為李君羨官名封邑都有“武”字,現(xiàn)在又知道他的小名竟然是“五娘”,那么,所謂“女主武王代有天下”中的“女主武王”,很可能就是“五娘”了。所以,不久以后,唐太宗就把李君羨派出京城,任為華州刺史。又過一段時間,唐太宗迫不及待地找了一個罪名,以李君羨與妖人勾結,圖謀不軌,將李君羨殺死。
此事過后,唐太宗仍不放心,就秘問太史令李淳風:“《秘記》所云,信有之乎?”李淳風回答:“臣仰稽天象,俯察歷數(shù),其人已在陛下宮中,為親屬,自今不過三十年,當王天下,殺唐子孫殆盡,其兆已成矣?!碧铺诜浅O嘈爬畲撅L,一聽此話,差點蹦了起來,心想:“此人如此狠毒,竟要殺盡我的子孫么?”于是,馬上追問道:“疑似者盡殺之,何如?”就是想將宮中所有與“女主武王”有關的人都殺掉。若如此,武則天肯定在第一批被殺的犧牲品當中。幸好李淳風不愿意唐太宗大開殺戒,說:“天之所命,人不能違背。您無法將王者殺死,只能多殺無辜。而且自今以后有三十年時間,她也已?老了,怎么說也會有慈善心腸,禍害或許不會很大。如果皇上您現(xiàn)在借故將其殺害,上天或許滋生強壯之人,以極端怨毒之心行事。到那時,恐怕陛下的子孫,無一能夠生存!”
聽了這些話,唐太宗沉默不語,終于將殺機隱藏下來。然而,無論如何,按照當時的觀念,此事關系唐太宗的子孫及整個王朝的命運,唐太宗不可能不重視之。武則天就在他的眼皮底下,唐太宗豈能不暗中審查。而武則天聰慧敏俐,又膽識超人,不僅逃脫危險,而且與李治發(fā)生關系。唐太宗病逝后,武則天被迫到感業(yè)寺當尼姑,雖與佛教結緣更深,但也嘗盡人間辛酸苦惱。寺廟中的明爭暗斗使她對佛教的慈悲產(chǎn)生了懷疑,而激情與野心被壓抑得越久,反彈起來也就越強烈。所以,當唐高宗到感業(yè)寺行香的時候,武則天想盡辦法與之相見,二人舊情重燃,均流下眼淚。王皇后得知這一消息,主動建議皇上將武則天召進宮中,武則天由此重入皇宮。
總之,武則天進宮后,將皇帝的三千寵愛集于一身,并迅速以拉攏威脅等手段,建立起由大量太監(jiān)宮女組成的網(wǎng)絡,展開爭奪皇后寶座的激烈斗爭。為達到目的,她不僅以親手殺死女兒為代價損壞王皇后的名譽,而且誣告王皇后行“厭勝”巫術害人,不擇手段地排擠了王皇后和蕭淑妃。武則天成為皇后之日,即王皇后、蕭淑妃被打入冷宮之時。武則天將她們囚禁在一個別院,封閉嚴密,只在墻壁上開一孔以通食器,嚴防皇上見到二人。但有一天,唐高宗偶爾想起王皇后、蕭淑妃,徑自前來探視,當他見到二人的慘狀后,忍不住痛心地呼叫道:“皇后、淑妃安在?”王皇后哭泣著回答:“妾等得罪,廢為宮婢,何得更有皇后尊稱。至尊若思念昔日恩情,使妾等能再見日月,請求皇上將此院改名為‘回心院’?!碧聘咦邳c頭,說:“朕即有處置?!贝蛩愫煤玫匕仓枚恕5€沒等唐高宗有所行動,這一消息已迅速被武則天的密探獲知。武則天聽后,大怒,派人將王皇后、蕭淑妃各打一百杖,然后斷去她們的手足,投入酒甕中,聲言要讓此二嫗骨醉,令二人在極端痛苦的狀態(tài)中維持數(shù)日才死。其殘忍手段真是比漢朝的呂后還有過之。
在入主中宮的斗爭中,武則天也開始了與長孫無忌、褚遂良、韓瑗等權臣的較量。她起初打算以和平方式籠絡長孫無忌等人,但無論如何低聲下氣,終無法得逞。武則天轉而產(chǎn)生濃厚的怨恨情緒。在褚遂良叩頭流血勸說唐高宗的時候,武則天在簾中大喊:“何不撲殺此獠!”可見,她已逐步邁向了政壇。由于皇后的爭奪戰(zhàn)是以皇帝、武則天為首的政治力量與以長孫無忌為首的另一重要政治力量的較量,其成敗直接影響著整個唐王朝政治力量的變化。
所以,一旦長孫無忌被殺后,武則天的皇后寶座便堅如磐石。此后,武則天得到了唐高宗的專寵,唐高宗一共有12個子女,后面的6位都是武則天所生。可見,其他妃嬪再無法得到皇帝的幸御。顯慶元年(656年),先前由長孫無忌提議而立為太子的皇長子李忠被廢,代之以武則天年方4歲的兒子李弘,如此一來,武則天的地位更是牢不可破。
在朝廷中掌權的政治力量是由于擁護武則天而起來的,這無形中增加了武則天的政治砝碼,使她不再局限于在后宮中當皇后。顯慶五年(660年)以后,唐高宗因“苦風眩頭重,目不能視”,將朝廷的一些事情交給武則天處理。武則天“性明敏,涉獵文史,處事皆稱旨”(《資治通鑒·卷第二百》)。唐高宗對武則天的處理非常滿意,于是委以政事。唐朝世風開放,女性參政的障礙相對其他朝要小得多。有了這樣的土壤,武則天的政治才能得以施展,并逐步組建了自己的權力網(wǎng)。她招納許多文學之士組成自己的智囊團,稱之為北門學士,讓他們編撰《列女傳》、《臣軌》、《百僚新戒》、《樂書》,凡千馀卷,頒發(fā)全國,以擴大自己的影響力。她讓智囊團參與朝政重事,經(jīng)常密令他們參決朝廷奏議及百司表疏,以分宰相之權。武則天有計劃地將自己的門生擴展到普天之下,大開科舉之門,廣選官吏,培植自己的力量。這種行為一直貫穿她的政治生涯,直至發(fā)展為她親自當主考官(即由武則天首創(chuàng)的殿試)。她所提出的建言十二事:勸課農(nóng)桑,薄賦徭,禁浮巧,省功費力役,廣言路,杜讒口等等,都是深得人心。她還主持修撰《姓氏錄》,不僅提高了武氏的地位,也有效地?攏了中下層官吏,使在當朝擔任五品及五品以上官職者均升為士流,對這些官員們無疑是莫大的恩惠。同時,這一打破門閥制度的做法,也是合乎民心順乎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的。所有這些政績的建立,都極大地增強了武則天的高貴權威。《唐會要·皇后》中稱武則天“參預朝政幾三十年,當時畏威,稱為二圣”。
武則天的權力欲顯然不斷膨脹,她的權力網(wǎng)不斷擴大增強,實際上掌控了朝廷的實權。這并不是唐高宗的初衷,他有點后悔,圖謀收回大權,借有人告發(fā)武則天在宮內(nèi)行巫蠱之術為由,密令中書侍郎上官儀草詔廢后。豈知武則天的耳目遍布皇宮,當她得知消息后,馬上找到皇帝,軟硬兼施,訴說自己的冤屈。唐高宗見事已泄露,強行廢后反而不好,于是把上官儀當作替罪羊,讓武則天將其滿門?斬。從此,武則天權勢更加強大,“黜陟生殺,決于其口,天子拱手而已”。
上元元年(674年),唐高宗稱天帝,武則天稱天后。上元二年(675年),年僅24歲的皇太子李弘奏請釋放蕭淑妃的女兒,得罪了武則天,不幾天突然去世,時人認為是武則天毒死的。唐高宗很受刺激,病情更加嚴重,打算遜位于武則天,終因朝臣的強烈反對而作罷。接著,武則天的次子李賢被立為太子。李賢很想有所作為,迅速地發(fā)展自己的勢力,并沖擊著武則天。在權力斗爭中,武則天是不會讓任何人的,即便是自己的親生兒子。所以,母子之間發(fā)生劇烈的矛盾,以致于李賢懷疑自己并非武則天的親生兒子。武則天為此大怒,隨便找了個借口,便把李賢貶為庶人(平民百姓)。然后,她將第三子李哲立為新太子。
弘道元年(683年)十二月,唐高宗病逝于洛陽宮。臨死前將中書令裴炎召到身邊,留下遺囑:“太子柩前即位,軍國大事有不決者,兼取天后而止?!?《資治通鑒·卷二百三》)
按照唐高宗遺囑,太子李哲即位,成為唐中宗。武則天被尊為皇太后,繼續(xù)執(zhí)掌著朝政大權。唐中宗年輕氣盛,不顧法度地破格提升皇后韋氏之父韋玄貞,當裴炎提出反對意見時,唐中宗大怒:“我就是將天下交付給玄貞,又有何不可!”裴炎憂懼,趕緊報告武則天。武則天雷厲風行地召集百官,當即下達太后令,將唐中宗廢為廬陵王,轉而立幼子李旦為皇帝,即唐睿宗。武則天之所以如此,其實都是為實現(xiàn)自己的野心做鋪墊。只不過,要做一個空前絕后的女皇帝,這樣的事畢竟有天大的風險,武則天膽大心細,是在一步步的試探中邁出步子的。
中宗被廢,是武則天預謀的一個大的試探。其結果引起了徐敬業(yè)等人的兵變,才子駱賓王還寫了經(jīng)典名文《討武曌檄》,痛斥武則天的悖行,以“試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天下”,來點燃大眾的反武激情。然而,徐敬業(yè)的兵變很快被鎮(zhèn)壓。顯然,無論是徐敬業(yè)還是駱賓王,并沒有召集到非常強大的力量。反而是武則天在平叛兵變的過程中找到了自信。由于裴炎請武則天歸政于皇帝,這勢必觸犯武則天的專權,她馬上命令手下制造裴炎勾結叛黨的假證據(jù),將裴炎腰斬。朝廷上有一些官員同情裴炎,不相信裴炎會與叛黨勾結,武則天同樣以鐵血手段將這些大臣處置。此后,武則天一方面大開告密之門,重用酷吏,制造出千奇百怪的殘酷刑罰,使持有異議的大臣屢屢殘受非人折磨而死,恐怖氣息籠罩了整個朝廷!另一方面又大開誘惑之門,以高官厚祿吸引并破格錄用大量失勢和沒有背景的士人,使他們?yōu)榧核谩?/P>
武則天為了做一個女皇帝,超越倫理極限,將已被廢為平民的二兒子李賢逼死,后來又將李賢的兒子——即自己的親孫子李守義、李光順活活鞭殺。將廢為廬陵王的三兒子李哲完全軟禁起來,使其沒有人身自由。將已經(jīng)即位的皇帝李旦安置在別殿,不讓他參與任何政事,形同傀儡。為了試探這個小兒子,武則天還假意要歸政于皇帝,但李旦畏懼之心非常嚴重,根本不敢應承。這樣,武則天對最后所立的皇帝還是比較滿意的。
對自己的親生兒子尚且如此,對李氏皇族的其他子孫及大臣們就更加無情了。對于唐高宗的另外幾位兒子:皇庶子澤王李上金與許王李素節(jié),一個被縊,一個因恐懼而自縊。另外幾位皇子,武則天出于權衡之術,雖然將成美封為恒王、隆基(即后來的唐玄宗)封為楚王、隆范封為衛(wèi)王、隆業(yè)封為趙王,但派耳目嚴密監(jiān)視,一旦有異,不惜采取任何血腥措施?!顿Y治通鑒》記:“太后自垂拱以來,任用酷吏,先誅唐宗室貴戚數(shù)百人,次及大臣數(shù)百家,其刺史、郎將以下,不可勝數(shù)。每除一官,戶婢竊相謂曰:‘鬼樸又來矣?!谎拢m遭掩捕、族誅?!薄段鋭t天傳》的作者雷家驥先生曾做過一個統(tǒng)計,說:
筆者曾經(jīng)以《舊唐書》所載初期皇族子弟二百一十五人作考察,他們從高祖皇帝以來發(fā)生事故者共有一百一十三人。其中在武后掌權后被殺或貶卒者有六十三人,占宗室事故率的60%;若加上武后時因罪被流徙、削爵或潛逃者十四人,則竟達73%之高。主要的屠殺懲罰都在革命前進行,遭難的皇族也以高祖和太宗二帝的子孫與他們的女眷為主,而連及親黨數(shù)百余家。諸王、妃、主被害者皆被草草掩埋,幼者則沒為官奴,或者藏匿民間為傭保,故《通鑒》在革命前一個月敘述神皇殺宗室十二人時,遂特別聲明說:“唐之宗室至是殆盡矣!”
上述文字中所稱的“革命”,是指武則天發(fā)動的取代李唐建立大周的政權大變。在此期間,武則天輕松地鎮(zhèn)壓了越王貞、瑯玡王沖等為首的兵變,使她再一次證實了自己在政局中的絕對優(yōu)勢,從而更加從容地走向女皇寶座。毫不夸張地說,武則天是以鋪天蓋地的斑斑血跡,搭起了一座通往至尊的橋梁。她的性格中凸顯出魔鬼一般的沖天邪氣,令人畏懼。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