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之所以能成為名人,也是需要一個奮斗過程的,名人奮斗勵志故事你知道有哪些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艱苦奮斗的名人事例,供參考。
名人的艱苦奮斗的例子1.鑿壁偷光
西漢大文學家匡衡幼時鑿穿墻壁引鄰舍之燭光讀書,終成一代文學家的故事??锖饧腋F沒蠟燭,鄰家有,匡衡就在墻壁上鑿了洞引來鄰家的光亮,讓光亮照在書上讀書。
2.頭懸梁
孫敬年少好學,博聞強記,而且嗜書如命.晚上看書學習常常通宵達旦。常常一直看到后半夜,時間長了,有時不免打起瞌睡來。找來一根繩子,繩子的一頭拴在房梁上,下邊這頭就跟自己的頭發(fā)拴在一起。這樣,每當他累了困了想打瞌睡時,只要頭一低,繩子就會猛地拽一下他的頭發(fā),一疼就會驚醒而趕走睡意。
3.錐刺股
戰(zhàn)國時期,有一個人叫蘇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
他常常讀書到深夜,想睡覺時,就拿一把錐子,一打瞌睡, 就用錐子往大腿上刺一下。這樣,猛然間感到疼痛,使自己醒來,再堅持讀書。
4.屈原洞中苦讀
屈原小時候不顧長輩的反對,不論刮風下雨,天寒地凍,躲到山洞里偷讀《詩經(jīng)》,從這些民歌民謠中吸收了豐富的營養(yǎng),終于成為一位偉大詩人。
5.魯迅嚼辣椒驅(qū)寒
魯迅先生從小認真學習。每當晚上寒冷時,夜讀難耐,他便摘下一顆辣椒,放在嘴里嚼著,直辣得額頭冒汗。他就用這種辦法驅(qū)寒堅持讀書。由于苦讀書,后來終于成為我國著名的文學家。
6.牛頓忘食
牛頓有一次,牛頓的朋友來看他,他把飯菜擺到桌上后,又一頭鉆進了實驗室。這個朋友等得不耐煩了,就先吃起來,吃過后沒有告辭就走了。牛頓做完實驗后出來,一看桌上的盤碟,自言自語的笑著說:“我還以為沒吃飯呢,原來已經(jīng)吃過了!”說著又走進實驗室去了。
7.陳毅墨汁蘸餅
有一次,他正在看書時,媽媽端來一盤餅和一碗芝麻醬,叫他蘸著吃。陳毅的書桌上有一個大墨盒,經(jīng)常是開著的。陳毅一邊看書,一邊吃餅,不知不覺中,竟把餅蘸到墨盒里。媽媽走進屋里,吃驚地叫起來:“你在吃什么?”這時,陳毅才發(fā)現(xiàn)自己蘸的不是芝麻醬,而是墨水。
8.華羅庚
1928年,他不幸染上傷寒病 ,靠妻子的照料得以挽回性命,卻落下左腿殘疾。20歲時,他以一篇論文轟動數(shù)學界。從1931年起,華羅庚在清華大學邊工作邊學習,用一年半時間學完了全部課程。1936年夏,華羅庚被保送到英國劍橋大學進修,兩年中發(fā)表了十多篇論文,引起國際數(shù)學界贊賞。
艱苦奮斗的事例蒂芬·霍金
蒂芬·霍金1942年1月8日出生于英國的牛津,這是一個特殊的日子,現(xiàn)代科學的奠基人伽利略正是逝世于300年前的同一天。他年青時就生患絕癥,然而他堅持不懈,戰(zhàn)勝了病痛的折磨,成為了舉世矚目的科學家。
霍金在牛津大學畢業(yè)后即到劍橋大學讀研究生,這時他被診斷患了“盧伽雷病”,不久,就完全癱瘓了。1985年,霍金又因肺炎進行了穿氣管手術,此后,他完全不能說話,依靠安裝在輪椅上的一個小對話機和語言合成器與人進行交談;看書必須依賴一種翻書頁的機器,讀文獻時需要請人將每一頁都攤在大桌子上,然 后他驅(qū)動輪椅如蠶吃桑葉般地逐頁閱讀……
但霍金不會因為小小的病痛的折磨而放棄了對學習的渴望,他正是在這種一般人難以置信的艱難中,成為世界公認的引力物理科學巨人。霍金在劍橋大學任牛頓曾擔任過的盧卡遜數(shù)學講座教授之職,他的黑洞蒸發(fā)理論和量子宇宙論不僅震動了自然科學界,并且對哲學和宗教也有深遠影響。霍金還在1988年4月出版了《時間簡史》,已用33種文字發(fā)行了550萬冊,如今在西方,自稱受過教育的人若沒有讀過這本書,會被人看不起。
把怨恨留在監(jiān)獄里
1991年,南非民族斗士曼德拉當選和為總統(tǒng),他在總統(tǒng)就職典禮上的舉動震撼了世界。
曼德拉當年曾因領導反對白人種族隔離政策而入獄,白人統(tǒng)治者把他關在荒涼的大西洋小島羅本島上。曼德拉住在集中營的一個鐵皮房里,每天早晨都要排隊到采石場做苦工,有時還要到冰冷的海水里撈海帶。因為曼德拉的身份不同,專門用來看押他的看守就有3人。曼德拉在這里整整度過了27年……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